《诊断病理学杂志》
淡水鱼类随着经济的发展在逐渐增多,鱼类养殖市场不断扩大,尤其是淡水养殖鱼类总量不断增加。虽然淡水养殖鱼类增加了养殖户经济收入,但是养殖数量的增多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导致各种疾病的产生,为了保证淡水养殖鱼类的存活率和其产生的经济效益,需要对其所具有的疾病进行科学诊断,加强疾病的治疗,进而实现科学养殖的目的,为养殖户经济收入的提升奠定基础。
1 淡水养殖鱼类常见疾病诊断分析
1.1 常见疾病
(1)病毒性疾病。一般病毒性疾病在草鱼身上比较常见,总体表现为出血病,在草鱼的部分身体区域表现为充血状态,并使鱼体呈现黑色,在染病之后治愈难大,控制难度高,造成较高的死亡率,发病时间短,降低治疗几率[1]。
(2)细菌性疾病。一般所产生的细菌性疾病包含细菌性出血病或者烂鳃病。其中细菌性出血病在发病早期,鱼体会轻度出血,而在后期会出现整体出血问题,致使鱼体膨胀。烂鳃病在早期表现为鱼体本身食欲下降,头部发黑,在发病后期,鱼鳃会出现较为明显的颜色变化。
(3)寄生虫类疾病。该类疾病主要在鲤鱼中较为常见,其中粘孢子病染病之后,鱼体部分身体部位会出现瘤状孢囊。指环虫病,在发病期鱼类会呈现炸群式食用事物的状态。车轮虫病在4月到8月之间发病率最高,并且会造成鱼苗的重大损伤,潜伏性较强,并且不容易被发现。锚头鳋病,该病发生于夏季,温度范围一般在12~33℃,在发病期间,鱼鳞颜色有着明显变化,并处于充血状态。
1.2 原因诊断
(1)水体环境。水体是鱼类生长与发育最为重要的空间,鱼类的生长状态与水体的关系极其密切,且水体氧含量和水体pH值发生变化时都会对鱼类生长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2]。在长时间的养殖过程中,由于长时间积累会导致水底的淤泥或者垃圾过多,难以为鱼类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致使一些疾病频繁出现。而对于温度而言,温度变化差异过大,也会使鱼类难以适应水体的实际环境,出现疾病后死亡率增加。
(2)生物原因。一般的鱼类疾病都是由于一些微生物的侵入导致,而鱼类自身没有较强的免疫力来抵抗这些微生物入侵,导致鱼体内部发生巨大的负面变化。另外这些有害的微生物一般传染性较强,当疾病在鱼群中爆发之后,会使大面积的鱼类受到影响,同时在鱼类的生存环境周围可能会存在一些天敌,对鱼类的生长产生致命的影响。
2 淡水养殖鱼类常见疾病治疗措施
对于淡水养殖鱼类这些常见疾病而言,其每一种病症都有着不同的发病特点,因此养殖人员需要牢固的掌握这些发病症状,对于病症之间差异性做出重点分析,在养殖过程中观察鱼类的饮食、行动和体色,如有发现异常情况需加强关注,进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促进鱼类产量提升。
(1)调节水环境。鱼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就是水,只有维持好水环境的健康,才能够促进鱼类的正常生长。一般细菌和病原体主要在水底的淤泥中存在,因此需要加强淤泥的清理,定时消毒,在发病之前就要做好详细的防护措施。另外需要加强宣传水资源的保护,使人们明确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避免水质恶化影响鱼类的健康成长。
(2)喂养科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一个安全科学的喂养方案是必须的,因此需要结合鱼类的种类和生长时期的不同摄入不同的营养。同时政府部门加大对养殖行业进行扶持,鼓励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整改一些不合理的养殖模式,进而利用更加科学的养殖方法来保证鱼类的健康生长。
(3)调控水质。一般在鱼类养殖期间,需要对鱼类的密度和种类加强有效管理,这样就需要养殖人员不断学习,进而更加了解鱼类的特点,提升鱼类的养殖密度,这样也可以促进水质的合理调控。
(4)中草药的引入治疗。一般中草药没有较大的副作用,但是使用中草药,则需要注意其治疗时间长、成本较高的确定,需要养殖人员投入大量的资金,这对于养殖人员的经济效益提升有着一定的阻碍作用[3]。而中草药领域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有着质的变化,在现阶段,已经出现一种中草药合剂的方式来作为鱼类治疗的重要手段,在提升药效的基础上为养殖人员带来极大的便利。
(5)大蒜头的使用。大蒜头具备一定的预防与治疗的效果,在具体的应用中,需要结合鱼类的重量和数量来决定大蒜头的计量效果。一般需要将大蒜头中的大蒜素提出出来可以提升一定的治疗效果。相信在未来的淡水鱼养殖生产过程中,一定会在养殖期间发现更多适合的先进治疗方式,在保证鱼类健康生长的同时,促进养殖人员的经济收入全面提升。
上一篇:医学职业教育中病理学课程思政实践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