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病理学杂志》
*基金项目:2015年度石河子大学“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培育计划”项目(科发〔2015〕17号)
诊断病理学是研究生在病理学专业中掌握基本常见疾病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一门重要课程,又是研究生直接参与临床病理诊断和大体取材实践的一门课程。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推出“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其目标是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培养能够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高水平病理人才,提升我国病理诊断及服务临床能力和水平,提高病理行业国际竞争力[1]。因此,如何培养具有实战能力的病理医生,在教学中引入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翻转课堂,对研究生掌握诊断病理学这门课程就显得更为重要。
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国内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优势
1.1 混合式教学的内涵 混合式教学是新近几年教育领域中出现的新的教学方法,其是根据网络学习的概念发展而来,即以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理论为基础,将传统教学方式(面对面的课堂授课形式)和现代化教育手段(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相融合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2-3]。目前对于混合式教学,国内外不同的教育者根据其理论基础、教学方式、教学目标和效果给出了不同的定义。有学者认为,混合学习指的是4个不同的概念:结合或混合多种网络化技术(如实时虚拟教室、自定步调学习、协作学习、流式视频、音频和文本)实现教学目的[4];结合多种教学方法[5][如以问题为基础(PBL)、三明治教学、案例法教学],利用或不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产生最佳的学习效果;将任一种教学方法(如video、电影等)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将教学方法与实际教学任务相结合。在我国2003年首先引入了混合式教学理念[6],指出基于混合式学习的教学实践,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启发、监督学生的学习过程),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主动、积极、创造性的学习)。
1.2 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概念的引入及应用 2007年,美国化学教师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翻转课堂[7],这种使传统的“课堂上听教师讲解知识,课后完成作业”的教学模式发生了颠倒,变成“课前学生自学教师录制的课程讲解视频,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项目或任务”。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提出后,逐渐在全球教育领域内得到推广,国内外学者纷纷对于这种教学模式进行探讨研究。最具代表性的为2011年美国富兰克林学院的Talbert R,经过其多年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归纳了翻转课堂结构图[7](图1)。分成课前和课中的教学课程规划,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和研讨教学内容。
翻转课堂的概念提出后,近年来,国内学者对翻转课堂的新式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也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分别从学习理念、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法探索及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研究,多角度研讨和运用翻转课堂的这种新型混合式学习理论[8-9]。在Talbert R的翻转课堂结构图基础上,作者也初步构建和设计了适合研究生《诊断病理学》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见图2。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大模块,从学生角度,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学习水平、时间等,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借助计算机、网络平台提前进行诊断病理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预习;从教师角度,教师通过传统的课堂教学对学生课前学习的效果进行检测,并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和重点的相关疾病的病理诊断要点进行答疑,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方式,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大大激励学生学习热情。课后学生再根据教师整理的难点和重点进行消化吸收及在临床实践中进行运用。
图1 Talbert R的翻转课堂结构图
图2 适合诊断病理学教学的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2 翻转课堂新混合式教学在诊断病理学中运用
根据混合式教学及翻转课堂的理论依据,作者认为,混合式教学可以是多种形式的混合,如学习方式、资源、环境、理论等相互之间混合,只要教学系统要素中的任一要素是混合的,都可以称之为混合式教学。本次研究的重点应在于如何混合这些要素,使其实现最优化,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10-11]。因此,在诊断病理学教学中,可以将临床资源、典型大体标本学习、典型教学切片、病例讨论、理论基础等所特有一些元素混合在一起,通过翻转课堂的模式设计进行制定教学内容和大纲。
上一篇:临床诊断病理学实习教学设计及实施应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