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病理学杂志

肾意义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病例报道并文献 

来源:诊断病理学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17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伴单克隆免疫球蛋白(Ig)积聚的恶性浆细胞(PC)病,50%的MM患者存在肾损害。少数单克隆Ig升高的患者表现为血肌酐(Scr)升高或肾功能不全等,却不能用MM等已有疾病来解释。2012年国际肾病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研究组(IKMG)提出了肾意义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RS)的概念。2019年IKMG提出了MGRS诊断共识[1],2020年第1版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纳入了MGRS的诊治指南。MGRS的提出是血液内科、肾内科、肾脏病理学界的一大进步,解决了困扰临床医师多年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合并肾损害的诊治问题。本文通过整理分析2018年3月—2020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血液与肿瘤科收治的1例MM合并肾损害和3例不同类型的MGRS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过程,对其肾损害进行了鉴别诊断,并结合病例资料和文献进行系统讨论,以期提高广大临床医师对该类疾病的诊治水平。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及其家属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并经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 病例简介

病例1,男,67岁,主因“骨痛、腰椎骨折、Scr升高10 d”于2013-06-19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体格检查:强迫卧位,不能行走。实验室检查:Scr 487.5 μmol/L。M蛋白鉴定:血蛋白电泳显示一高尖的M蛋白波峰沉积于α2—γ区,血免疫固定电泳IgA阳性,IgA 37.1 g/L。尿免疫固定电泳κ轻链阳性,尿κ轻链12.1 g/24 h。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检:克隆性PC达80%。免疫分型:异常浆细胞占32.86%,免疫分型检查显示表达CD38/CD56/CD138/ckappa/CD27,不表达CD19。影像学检查提示胸骨、骨盆、腰椎(L1、L2)可见多发骨质破坏和骨折。结合患者病史及入院后检查该患者诊断为:MM IgA-κ型,肾功能不全。患者按照硼替佐米联合环磷酰胺和地塞米松(VCD)方案接受2个周期的化疗后,M蛋白下降,IgA恢复正常,尿κ轻链下降为1.2 g/24 h,Scr恢复正常,根据2014年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的疗效标准患者达到部分缓解(PR)[2],患者的基本信息、疾病特征及转归见表1。

病例2,女,72岁,主因“心悸、下肢水肿2个月余”于2019-10-16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既往因心率缓慢曾植入心脏起搏器治疗。血压(BP)86/60 mm Hg(1 mm Hg=0.133 kPa),下肢凹陷性水肿,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3 900 ng/L,肌钙蛋白I>100 ng/L。心脏彩超:心室肥厚,室间隔厚度>16 cm。M蛋白:免疫固定电泳示尿λ轻链阳性,尿λ轻链0.5 g/24 h,尿蛋白6.3 g/24 h。骨髓活检:克隆性PC占6.5%。肾活检:刚果红染色阳性,λ轻链限制性表达。根据IMWG和IKMG的诊断标准,临床诊断为:系统性轻链淀粉样变性(AL),心脏、肾脏受累。治疗上给予VCD(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方案化疗,4个化疗周期后患者诉心悸症状较前改善,NTpro-BNP下降为500 ng/L,目前患者处于维持治疗阶段。患者的基本信息、疾病特征及转归见表1。

病例3,男,47岁,主因“骨痛、蛋白尿6个月”于2019-06-20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门诊。6个月前开始出现右侧上肢和左侧下肢疼痛,有时腰痛,2019-01-14就诊于当地医院骨科行多项影像学检查未发现异常。血红蛋白(Hb)、血钙和Scr正常,查M蛋白:IgA-κ阳性,血IgA 12 g/L,尿κ轻链0.2 g/24 h,尿蛋白0.4 g/24 h。骨髓穿刺:骨髓中可见12%异常PC。就诊医院怀疑为“MM”,并行肾活检,但诊断不明确,故来本院进一步诊治。入院后首先经过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脏病理专家会诊。1周后,肾脏病理结果为刚果红染色阴性,κ轻链阳性;电镜显示肾小球上皮变性,可见颗粒状沉积;骨髓系列检查和复查M蛋白等检查进一步除外了MM等疾病,诊断为轻链沉积病(LCDD)。予其VCD方案化疗4个周期,目前已达到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患者的基本信息、疾病特征及转归见表1。

病例4,女,49岁,主因“间断乏力7年,加重伴骨痛、泡沫尿4个月余”于2017-04-24就诊于北京朝阳医院。患者两次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检均显示克隆性PC为6%,免疫固定电泳IgA-κ阳性,IgA 32.2 g/L,尿κ轻链4.8 g/24 h,尿蛋白5.39 g/24 h。Hb 90 g/L,Scr在参考范围,血钙下降,同时存在尿钠、氯、钙排出增多,氨基酸尿、尿糖水平升高及大量蛋白尿,低血钾、低血钙、低血磷和低钾性酸中毒,未发现脑垂体瘤或内分泌激素异常。影像学检查未发现骨损害证据。诊断考虑M蛋白相关的范可尼综合征。追问病史,患者平日月经量多,经妇科手术切除子宫平滑肌瘤,补铁及纠正低钾、低钙,患者贫血和骨痛明显缓解。考虑患者的贫血和骨痛对症治疗后好转,并非MM定义性终末期器官损害CRAB症状〔高钙血症(C)、肾损害(R)、贫血(A)和骨损害(B)〕,故MM诊断证据不足,不能除外MGRS,建议行肾活检明确诊断。经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肾活检,病理结果为刚果红染色阴性,κ轻链阳性,电镜下肾小管上皮胞质内结晶形成,考虑轻链近端肾小管病(LCPT)。根据IKMG关于MGRS的诊断标准,本例患者的临床诊断为LCPT,接受了硼替佐米基础方案治疗,尿轻链和蛋白尿好转,范可尼综合征相关症状改善,目前仍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基本信息、疾病特征及转归见表1。

上一篇:周胎龄胎儿肠管内径超声检查结果对不良妊娠结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