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消疹方水提液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致小鼠皮肤毒性的疗效,并探索其治疗机制。方法:35只BALB/c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消疹方低剂量组、消疹方高剂量组及阳性药物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盐酸厄洛替尼混悬液灌胃制成皮肤毒性小鼠模型。造模第50日开始,消疹方低、高剂量组分别加用消疹方水提液18、45 g/kg灌胃并擦洗患处,阳性药物组加用克林霉素软膏外涂患处,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各组给药或给生理盐水均每日1次,持续15 d。比较各组小鼠给药15 d后皮肤毒性程度、毛发再生状况。治疗结束后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2、IL-6、IL-10及IL-12A等炎症因子水平;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各组小鼠皮肤组织中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非受体酪氨酸激酶janus激酶1(JAK1)等相关蛋白水平。结果:造模后所有造模小鼠背部、四肢、眼睑及唇周皮肤出现了肉眼可见的皮肤毒性(四肢红肿、疱疹、皮疹),各给药组小鼠经药物干预后毛发再生长,胡须、眼周部分脱毛症状减轻,四肢红肿程度显著改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皮肤组织角质层异常增厚(P<0.0001),皮肤组织中STAT3、JAK1等蛋白的表达异常增高(P<0.001,P<0.0001),血清IL-10、IL-12A、IL-2、TNF-α、IL-6、IFN-γ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消疹方高剂量组与阳性药物组小鼠IL-2、TNF-α、IL-6、IFN-γ指标明显改善(P<0.05,P<0.01),消疹方高剂量组IL-10指标明显改善(P<0.05),且消疹方高剂量组与阳性药物组作用相当。结论:从模型动物角度验证了消疹方水提液对盐酸厄洛替尼所致皮肤毒性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有关。
上一篇:病理学研究生选修课的教学初探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