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病理学杂志》
0 引言
乳腺粘液癌又称胶样癌,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特殊类型的浸润性癌,占乳腺癌总数1%~5%,生长缓慢,预后明显好于普通类型的乳腺癌[1]。现回顾灵山县妇幼保健院共诊治的8例乳腺粘液癌,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的特点进行观察,探讨乳腺粘液性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收集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灵山县妇幼保健院乳腺癌筛查工作中确诊乳腺粘液癌8例,均为女性,年龄35~68岁,平均52岁,左侧5例,右侧3例,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现乳腺肿块,病理检查结果为6例为粘液癌,2例为浸润癌伴粘液癌成分。
1.2 方法
送检组织多块取材,组织块用4%福尔马林固定,常规制片、光镜观察。同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所用抗体ER、PR、Her-2、ki67、CgA、Syn、NSE、SMA、P63等一抗及二抗试剂盒均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2 结果
2.1 巨检
8例肿块多呈圆形、椭圆形,直径1.8~4.5 cm,无包膜,切面实性,灰白,灰黄,半透明胶冻状,湿润,质地较软,与周围界限不清。
2.2 镜检
8例中6例均为单纯型粘液癌,2例混合型,单纯型癌细胞聚集成巢状、片状、簇状,像小岛屿样漂浮于粘液池中。肿瘤细胞异型性不明显,大量细胞外粘液被纤维组织分隔成大小不等的粘液池。2例混合型粘液癌中混合成分为浸润性导管癌。8例均行淋巴结清扫,均未发现癌转移。
2.3 免疫组化
8例 中 全 部 ER(+)、PR(+),7例 Her-2(-),1例Her-2(+),1例 Syn(+),Ki67均 <5%,粘液湖中上皮细胞簇周围腔隙P63(-)和SMA(-)。
3 讨论
乳腺粘液癌发生于乳腺导管上皮,是浸润性特殊类型乳腺癌一种少见类型,其发病率伴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高,一般于绝经后到达高峰,单纯型,年龄大,预后好[2-3]。本组患者年龄35~68岁,1例35岁,其余7例均为52岁以上。单纯型粘液癌活动度大,质地中等或较软,无粘连容易误诊。一般混合型粘液癌不易漏诊。由于粘液癌生成速度慢,境界清楚,低到中等回声,影像学上容易误诊。超声提示乳腺癌的敏感性仅59%,41%未能提示恶性[4]。本组B超阴性病例2例。对于乳腺癌B超诊断有怀疑的,可以结合钼靶、X射线检查和MRI检查,提高鉴别良性肿块的准确性[5]。
3.1 诊断
乳腺粘液癌肿物直径介于1~5.9 cm,平均2.8 cm。单纯型粘液癌直径较小,混合型相对较大。巨检,单纯型粘液癌切面呈灰黄或灰白色,半透明胶冻状,湿润,与周围分界尚清,但无真正包膜,质地较软。混合型粘液癌大体特征与非特殊类型无明显差别。
粘液癌全部为粘液癌成分者为单纯型粘液癌,含有其他类型癌(主要是浸润性导管癌)的粘液癌又称混合型粘液癌。单纯型粘液癌易成大小不等的团簇状、带状、管状、乳头状。像小岛屿漂浮于粘液池中,肿瘤细胞中等大小,细胞呈轻-中度异型性,核分裂罕见,大量细胞外粘液被纤维组织分隔成大小不等的粘液湖,在粘液周边也有不完整的纤维包裹[6]。混合型粘液癌多为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导管癌细胞呈巢状、条索状分布,细胞核异型性大,病理性核分裂多见。
免疫组化肌上皮标记物(如P63、SMA)阴性有助于诊断。与普通型乳腺癌浸润性导管癌比较,Her-2表达率低,但ER、PR阳性率高,Ki67指数低,内分泌标记物(如Syn、CgA等)可阳性。本组ER、PR均为阳性,7例Her-2阴性,1例Her-2(+),ki67指数<5%。文献报道淋巴结转移率20%左右,本组未见淋巴结转移,可能与例数少、乳腺癌筛查早期发现有关,部分粘液癌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本组病例1例Syn(+)。
3.2 鉴别诊断
乳腺粘液癌通常发生于老年女性,少细胞型粘液癌偶尔镜下几乎完全是粘液,很难找到细胞成分,必须广泛取材切片仔细寻找。(1)粘液型导管癌导管内的粘液外溢,进入间质便形成粘液湖,如果连续切片或广泛取材后均未发现粘液肿瘤细胞,一般不能诊断为浸润性粘液癌;(2)粘液囊肿样病变:特征为大小不等的囊肿,囊内含有粘液。内衬上皮细胞形态温和的良性上皮呈扁平、立体状。粘液物质可破入间质形成粘液湖,湖内缺乏漂浮细胞;(3)伴有间质粘液变性的纤维上皮肿瘤。上皮细胞和肌上皮细胞形成双层结构以及缺乏粘液癌粘液湖中见到纤维血管间隔等有助于鉴别。
上一篇:肺原发性类癌临床病理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